2025年7月9日,一场由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智绘乡村团精心策划的美育浸润活动,在社区悄然展开,为孩子们的暑期生活注入了浓郁的艺术气息。本次美育课堂匠心独运,巧妙融合三种艺术载体,构建起层次丰富的审美体验。团队以“石上生花”、“彩鸢乘风”、“翰墨初探”为递进开展课堂活动,十余名小朋友与家长参与了此次活动。
匠心课堂:艺术种子播撒童稚心田
团队成员廖雅茹作为授课教师以欢快生动的语言介绍了非遗纸鸢,带领小朋友们以大胆的想象调和色彩,将童真与期待描绘于轻盈的翼面,每一笔线条都饱含对广阔天空的纯净向往。“石上生花”单元则引导孩子们俯身观察,从最朴素的自然馈赠中发掘艺术灵感。不起眼的石头在孩子们手中被赋予生命,细心描摹下,或变作活泼灵动的卡通形象,或成为点缀奇异花纹的珍宝。这一过程悄然培养了孩子们变寻常为神奇的审美眼光和珍惜自然之美的朴素情怀。而在“翰墨初探”区域,团队副队长袁云川以诗句“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带领孩子们初次领略书法艺术的力与美,在一横一竖间初识文化根脉的悠长韵味,引导孩子们认识时间的宝贵。

双向赋能:校社合作共育时代新人
这堂生动美育课的顺利落地,得益于我院与社区间深度的协同合作模式。社区方面积极完备的后勤支持,为艺术实践提供了坚实保障;我院队员则依托专业所学,将前沿的美育理念转化为孩子们触手可及的有趣实践。社区负责人孙女士在活动现场深有感触:“‘三下乡’大学生们的到来,为社区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与专业的视角,使得优质美育资源的主动下沉。这种校地紧密协同的模式,打通了美育抵达‘最后一公里’的路径,让社区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获得高质量的艺术启蒙,意义深远。”
这堂社区美育课的价值,远远超越了单纯技巧的传授。当孩子们在石头上描绘出天真笑脸,在宣纸上留下虽稚拙却真诚的墨痕,在风筝上涂抹出心中瑰丽的色彩,他们实质上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心灵对话与审美启蒙——这正与国家所倡导的“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精神高度契合。
当高校智慧与社区热忱相遇,美便不再是书本上抽象的概念。 这堂暑期的社区美育课,以实际行动证明,社会实践是青年学子了解国情、服务社会、砥砺品格的重要途径。这堂生动的暑期美育实践课,不仅点亮了孩子们的七彩童年,也为团队大学生们上了一堂深刻的人生成长课,为构建校社协同育人新格局、推动美育浸润行动走向深入、助力乡村振兴与文化繁荣贡献了蓬勃的青春力量。
